教学经历、 爱好特长、 个人性格、 决心趋向、 其它要求: |
数学是一门要求综合能力较强的、比较枯燥的学科,在这里我主要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来探索、分析学生数学学习。
一、课堂上的数学学习习惯。
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,在这方面需注意克服以下两种常见现象:
现象1:不重视知识的理解,满足于对例题的简单模仿,对要领公式的记忆不到位。
现象2:假认真听课的现象。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,笔记做了一大堆,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和寻找知识间的联系,只是忙于赶作业,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。
建议:
(1)抓教材处理,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,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。
(2)抓知识形成和证明,要改变重结论清过程的教学方法,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完善。
(3)抓学习节奏,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,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的,也培养不出数学能力。
(4)抓住问题暴露,对于学习普遍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解决,不能把问题留下来。
二、解题时的数学学习习惯。在练习、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:不相信自己的结论,缺乏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独立思考能力,过于依赖正确的答案和教师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应该注意的是:
(1)抓课堂练习,抓好练习课、复习课、测试分析课的教学。
(2)抓题解指导,要求学生培养成先审题、再做题、后检验的习惯,合理选择解题方法,简捷运算途径。
(3)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。
三、课前和课后的数学学习习惯。
(1)预习和复习的习惯,有效预习,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,而做好复习对于巩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(2)养成积极思考、主动学习的习惯,不能做知识的奴隶,积极独立思考,只有通过思考,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。
(3)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,是考察同学们的学习态度,学习习惯及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,同学们的作业不仅反映你们知识,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,而且也能反映你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,表现教育的结果。 |
|